分类目录归档:名人堂

David Yarowsky

David Yarowsky博士的研究重点是词义消歧,NLP中的最小监督归纳算法,以及多语言自然语言处理。他在哈佛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David Yarowsky是著名的yarowsky algorithm的作者,该算法是一种用于词义消歧的无监督学习算法,他的论文最多在google scholar中被引用超过2000次。

个人主页:http://www.cs.jhu.edu/~yarowsky/

Emanuel Todorov

Emanuel Todorov是神经科学家,是华盛顿大学运动控制实验室的副教授和主任。他介绍了使用最优控制作为生物运动的正式解释框架,是MuJoCo物理引擎的主要开发者。他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出版物在Google学术搜索中被引用1871次。Emanuel Todorov还是伦敦大学学院的盖茨比计算神经科学部门的博士后研究员,隶属于Peter Dayan和Geoffrey Hinton,专注于强化学习的研究,是2004年斯隆神经科学奖学金的获得者。

个人主页:http://homes.cs.washington.edu/~todorov/

Serge Belongie

Serge Belongie是Cornell Tech公司的计算机科学教授。 他以对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领域的贡献而闻名,特别是对象识别和图像分割,根据Google Scholar,他在这些领域的科学研究被引用超过44,000次。 与Jitendra Malik一起,Belongie提出了Shape上下文的概念,Shape上下文是对象识别中广泛使用的特征描述符。2007年,Belongie和他的合着者在国际计算机视觉会议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获得了Marr Prize荣誉奖。 2015年,他获得了ICCV亥姆霍兹奖,该奖项授予那些为计算机视觉领域做出基本贡献的论文作者。

谷歌学术主页: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user=ORr4XJYAAAAJ&hl=en

Michael Collins

Michael Collins是自然语言处理专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开发了著名的句法分析器Collins Parser。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助理教授/副教授; 2011年1月至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Vikram Pandit教席教授。主要成就有获EMNLP 2002, EMNLP 2004, UAI 2004, UAI 2005, CoNLL 2008, EMNLP 2010最佳论文奖。

个人主页:http://www.cs.columbia.edu/~mcollins/

Jürgen Schmidhuber

今年54岁的Jürgen Schmidhuber出生于德国,是瑞士人工智能实验室(IDSIA)的研发主任,被称为递归神经网络之父。Schmidhuber本人创立的公司Nnaisense正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此前,他开发的算法让人类能够与计算机对话,还能让智能手机将普通话翻译成英语。

个人主页:http://people.idsia.ch/~juergen/

何恺明

何恺明,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2011年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工作,主要研究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2016年,加入Facebook AI Research(FAIR)担任研究科学家。何恺明与他的同事开发了深度残余网络(ResNets),目前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流行架构。ResNet也被用于机器翻译、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和AlphaGo的研发上。2009年,何恺明成为首获计算机视觉领域三大国际会议之一CVPR“最佳论文奖”的中国学者。何恺明作为第一作者获得了CVPR 2009,CVPR 2016和ICCV 2017(Marr Prize)的最佳论文奖,并获得了ICCV 2017最佳学生论文奖。2017年4月,何恺明获选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工程学院杰出校友。2018年,第31届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大会(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CVPR)在美国盐湖城召开,何恺明获得本届大会的PAMI年轻学者奖。

个人主页:http://kaiminghe.com/

孙茂松

孙茂松,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系主任,现任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党委书记、清华大学大规模在线开放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理解、中文信息处理、Web智能、社会计算和计算教育学等。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973二级课题、863重大专项二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约20项,主持信息处理用分词国际标准2项。在国际刊物、国际会议、国内核心刊物上共发表论文13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多次担任相关领域国际会议和全国性学术会议大会主席或程序委员会主席。

学校主页:http://www.cs.tsinghua.edu.cn/publish/cs/4616/2013/20130424103737386785027/20130424103737386785027_.html

杨强

杨强,男,汉族,1961年出生。杨强现任香港科技大学新明工程学讲席教授 、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系主任,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他是人工智能研究的国际专家和领军人物,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做出了杰出的服务和贡献,尤其近些年为中国人工智能(AI)和数据挖掘(KDD)的发展起了重要引导和推动作用。他于2013年7月当选为国际人工智能协会(AAAI)院士,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人,之后又于2016年5月当选为AAAI执行委员会委员,是首位也是至今为止唯一的AAAI华人执委。2017年8月他当选为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IJCAI,国际人工智能领域创立最早的顶级国际会议)理事会主席,是第一位担任IJCAI理事会主席的华人科学家。

个人主页:http://home.cse.ust.hk/~qyang/

焦李成

焦李成,男,1959年10月出生于陕西白水。现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兼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所长等职,2000年至今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特聘教授,陕西省十大杰出青年之一。他在神经网络模型和稳定性问题上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提出了关联稳定性和实用稳定性概念,从数学上论证了判断稳定性的条件和有关定理,丰富了人工神经网络理论上的成果,对网络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出版《神经网络系统理论》、《非线性传递函数理论与应用》及《神网络的应用与实现》三部专著。《神经网络系统理论》一书比较全面收集和整理了已有的研究成果,包括他本人的成果已为一些高校采用作教材,并已在台湾出版。

学院主页:http://web.xidian.edu.cn/lchjiao/index.html

周志华

周志华,男,1973年11月生。分别于1996年6月、1998年6月和2000年12月于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1年1月起留校任教,2002年破格晋升副教授,2003年获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随后被聘任为教授,2004年获博士生导师资格,2006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主任、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常务副主任、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研究所 (LAMDA) 所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美国计算机学会(ACM)、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国际人工智能学会 (AAAI) 、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 (IEEE) 、国际模式识别学会 (IAPR)、国际工程技术学会 (IET/IEE)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 等学会的会士 (Fellow),欧洲科学院 外籍院士。南京市政府人工智能产业顾问、证监会科技监管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青联副主席等。他所撰写的书籍《机器学习》,也就是人们熟知的“西瓜书”广为流传,是很多机器学习研究者的入门书籍。

个人主页:http://cs.nju.edu.cn/zhouzh/